一只眼睛睡了    一只眼睛醒着
(6)
(10)
一只眼睛睡了    一只眼睛醒着
价格: ¥8.00
作者:迟云
体裁:诗歌
83章
02:59:28
6687
购买专辑
信息描述
书评书摘
读者评价

这是一部以精神自省为主要题旨的诗歌作品,重在表现作者对其自身和自身以外的世界的质疑和批判。作者通过纷繁的意象,竭力探寻表象后面那些潜深的理趣,讲述他所体验的人生,讲述人生的忧患和悲怆以及对未来的疑虑,给人以省思的独特深沉和无比沉重的忧患感。

本作品是根据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同名纸质书录制而成。

迟云,1962年生,山东莱阳人,1984年毕业于聊城师范学院中文系,现任职于山东出版集团。出版有诗集《走上旅途》《行走  穿过思想的树林》《一只眼睛睡了  一只眼睛醒着》。有诗歌发表于《诗刊》《绿风》《中国诗歌》《当代诗歌》《诗林》《时代文学》《山东文学》《黄河诗报》《文朋诗友》《诗选刊》等报刊。有作品被收入《中国好文学·2013·最佳诗歌》《最佳诗歌·2014·沉默的大多数》《2015·典藏诗歌·这里是人家的哪里》《济南诗雨》《1917-2017  济南诗选》《我是朗读者》等十多种选本。曾获首届山东省青年益友创作诗歌奖、天津第十九届“文化杯”全国鲁藜诗歌奖一等奖、“百世杯”全国诗歌大赛奖特别奖、《时代文学》2013年度诗人奖。另编著、主编理论著作多部。

 

查看全部

 

         独饮苍茫中的美丽和孤寂

                ——《一只眼睛睡了 一只眼睛醒着》跋                                                                                                              刘东方


2016 年,迟云完成了他的又一部诗集《一只眼睛睡了 一只眼睛醒着》。

独饮苍茫中的美丽和孤寂,是迟云的一首诗歌的题目,也是诗人写作状态的描绘。在《一只眼睛睡了 一只眼睛醒着》这部散发着现代主义和理想主义精神体温的诗集中,诗人不但继续用他一以贯之的充满理性和哲理的思想之光透视、评判这个“正在脱缰的世界”,传达现代人尖锐的生命痛感,在城市喧嚣与浮华的背面且行且思,循着那逶迤而来、丝丝缕缕的“草木气息”,在几乎被湮没和遮蔽的灵魂深处寻找和重构那片能够成为精神寓所和灵魂栖息地的“青草地”,其中氤氲和蒸腾的那股“真气”则愈见厚重和沉着。

            一 诗思与深化:“世界正在脱缰”

迟云的诗歌创作始终体现了知性诗歌的特色,正如张清华所说:“我看重迟云的写作,因为他的写作中倾注了对行走这一姿态和过程的禅悟,充满了思的气质与冲动、充满了思的辩证与凝重。”其实诗与思的有机融合是中外诗歌创作的不二法宝,海格尔就认为:“思就是诗,尽管并不就是诗歌意义的一种诗。存在之思是诗的源初方式……存在之思是原诗(urdichtung),一切诗歌由它生发……广义和狭义上的所有诗,从其根基来看就是思。思的诗化的本质维护着存在的真理的统辖,因为真理思地诗化。”海德格尔认为“思”是诗的一种基本品质,“思”的品质影响着“诗”的品质。中国传统诗歌也是如此,中国古典诗歌不但有唐诗那的情韵型诗歌,也有宋诗那样的智慧型诗歌,中国现代诗歌中亦有冯至、戴望舒、卞之琳、穆旦、林庚、郑敏等著名的知性诗人……在《一只眼睛睡了 一只眼睛醒着》中,迟云在原有诗歌创作经验和积淀的基础上,凭着自己的睿智、敏感、天赋、勤奋、执着,以及对人生的感悟和对诗歌的挚爱,从现代人的生存境遇出发,在“诗性之思”这一轴线上有着较大的突破和更加深入的挖掘。

如果说迟云以前的诗思更多关注现代社会中个体生存的意义和价值的话,比如信仰的缺失、“终极关怀”的失落和生存的“意义危机”,《一只眼睛睡了 一只眼睛醒着》的思考维度则更加多维化和复杂化。在迟云笔下,我们不但看到了外部现实裸裎的横切面,这里涌动着汹涌的欲望、扭曲的灵魂,这里的精神在失落,文化传承出现裂变,优雅的审美生活在跌失,世界“像不停止的陀螺”快速旋转,更能体验和领悟到诗人面对这个世界冷静的思考和从容的考量。以“沙子”这个意象为例,以往“沙子”在诗人笔下只是象征着渺小,但在《一只眼睛睡了 一只眼睛醒着》中,却赋予“沙子”以崭新内蕴。在该诗集中,沙子屡屡“显身”,如《沙子在任何时候都是沉默的》《潜入沙子的内心》《集体的沙子个体的沙子》。首先,他以“沙子”的“被动性”表征个体在宏大力量前的无力感以及由此产生的同情感。当个人受到外力粗暴的碾压之时,“我想到我是一粒沙子 / 沙子是不会有情绪表达的 / 沙子已经习惯了被有意无意地强暴 / 沙子在任何时候都是沉默的”“经历过星转斗移的分裂风化 / 沙子却始终不说一句话”。

“沙子”是无名的个体,但也有着生动细节和细腻内心,虽然它们沉默,并持续地被剥夺:“我更愿意潜入一颗沙子的内心 / 细数它心灵上斑驳的纹痕 / 领悟曾经的炽热与风霜 / 然后 / 在孤独中磨平一切无意义的臆想”。其次,以“沙子”表征在现代社会中作为集体和个体形式的存在关系。集体形式的“沙子”可以产生或者粗暴或者温柔的巨大力量,作为个体形式的沙子与外力的抗争,即使是胜利,也难逃脱被抛离的结局:“沙子们一旦脱集体 / 它们便将无声无息 / 倘若被人带到鞋子里 / 它必定与脚板抗争 / 它是胜利者 / 也一定是出局者”。再次,通过“沙子”传达出对世界和人生的哲理性认知。布莱克曾在他的诗歌《天真之兆》中通过“沙子”体悟到了宇宙和世界的“宏大”,“从一粒沙看世界,从一朵花看天堂,把永恒纳进一个时辰,把无限握进自己手心。”在布莱克看来,“沙子”意指空间之“微末”,存在之“渺小”,而这“微末”与“渺小”之中,却有着联通宏大“世界”与“天堂”的意义。对于“沙子”,迟云也与布莱克有着共同的认知,试看《心中刮起真实的风》中:“风沙漫过 /当摇动的树影趋于静止 / 阴霾的天空/ 便绽放出 / 湛蓝的亮色”,诗人传达出“风沙”表面上与风暴、阴霾相连,本质上它还可以与“湛蓝的亮色”间生成和转换的哲理。

类似的意象还有“被膨化的种子”。种子原是蓬勃生命的延续,是希望的象征,是单调然而平实的生命演化中重要一环,但在《被膨化了的种子不再是种子》中,种子因在“欲望的勃起”中“丰满放大了自己”,却永远丧失了延续生命的能力,虽然它渴望新生,但“雨水再丰沛田野再肥沃”,“爆米花也长不出一片新绿”。同样,那些“膨胀的鬼魂”失去了自重,“如隐形的苍蝇”,“传播着腐烂的病因”。这里的“欲望的勃起”“膨化”“膨胀”实则是一种被异化、扭曲、变形的生命形态,在诗人笔下,此时的“种子”表征了现代社会“欲望”的泛滥,在追逐欲望的道路上,人们丢失了自由,迷失了自我,在追逐物质利益的同时无形中丧失了追求精神自由能力,“人们似乎是为商品的欲望而生活。他们把小汽车,高传真装置,错层式家庭住宅,厨房设备当作生活的灵魂”,“城市人”让本该孕含着纯真和希望的“种子”不断膨化,在城市的炉膛里成为单向度欲望的异己之物。在《一只眼睛睡了 一只眼睛醒着》中,像“沙子”“种子”这样蕴意丰赡的意象还有很多,如“青草地”“森林”“羔羊”“夜”等。迟云的新作在意象本身不断“增厚”和“增重”的同时,诗歌的思想和内涵较以往有了较大程度的深化。

与意象相连的为诗歌思维模式的深化。迟云以往诗歌的创作模式多为“类比式思维”,也就是说诗人通过直观表象间的比拟和联想,使诗歌获得比较直接的理性的体悟,这也是知性诗歌较为常用的思维模式,如何其芳的诗作《河》,表现了一条从深山中流出并整日“歌唱着”的河:“你从我们居住的小市镇流过。/我们在你的水里洗衣服、洗脚。/ 我们在沉默的群山中间听着你,/ 像听着大地的脉搏。”这只是对表象的直观式表现,随后何其芳对河水的流淌声作了“像听着大地的脉搏”这样开阔的遐思和联想,这就使“河”这一表象散发出诗歌的哲理意味,使读者体悟到,我们喜爱人类唱的歌,更热爱大地的歌,热爱大自然的歌。迟前两本诗集中,这种“类比式思维”就有较多的应用,如《关于行走》“鸡在行走 / 鸭子在行走 / 黄鼬和野狸也在行走 / 狗和猫在行走 / 牛和羊在行走 / 老虎和金钱豹也在行走 / 每种动物的行走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一个活着的人都在行走 / 行走使人的身后留下歪歪斜斜的影子 / 人的行走不仅仅是脚步的移动 / 其实是一种态度的选择和生活的节奏”,诗人通过鸡鸭黄鼬野狐牛羊老虎金钱豹等动物,来类比联想当下现代人们不同的行走行为和姿态,“像孤狼一样游弋 / 像鹅鸭一样蹒跚 / 或磊落或猥琐,每个人的行走 /都能在动物界找到仿生的影子”。《一只眼睛睡了 一只眼睛醒着》中诗人的诗歌思维模式有了突破和深化,具备了“虚幻式思维”的特征。所谓“虚幻式思维”是指诗人摆脱了“物”与“知”间的直观类比和联想,通过虚幻的思维,在抽象的层面上找寻“物”与“知”间形而上的内在关联。如艾青的《春》,该诗是为左联五烈士作的悼诗,全诗虽然也对“没有星光的春夜”“龙华的桃花纷纷开放”作了表象直观的表现,但随即幻现出古老的土地上传来“顽强的人之子的血液”的流淌声和寡妇的咽泣声,幻现出这些血液“经过了冰雪的季节”和“无限困乏的期待”,在夜里“爆开了无数的蓓蕾 / 点缀的江南处处是春了”……面对这些真实的和虚幻的相交融的表象,诗作写道:“人问:春从何处来?我说:来自郊外的墓窟。”诗歌理性力量陡然而生:杀戮之后有再生,死亡之后是新生。迟云的诗作也是如此,试看《忧春》:

      当我开始用手心去测试冰锥融化的暖意

      春天,就试图从指缝间悄悄溜走了

      春天实在是一个虚荣的女子

      杏花桃花海棠花甚至遍地的油菜花

      都是她不经意换下的衣服

      她冬天里预交了订金

      惊蛰刚过

      快递的邮件就次第送来了

      当温暖的山风又一次撩起我的额发

      我想,那么多的新衣服

      这个粗心浮躁的女人是否都穿过呢

      如果有漏下的

      该什么人穿给另外的什么人看呢

      有一天

      面容枯黄的宅男对忧郁的剩女说

      没有听见布谷鸟的叫声

      地里怎么长出的一片茵茵青苗

诗人非常巧妙地将“杏花桃花海棠花甚至遍地的油菜花”形容为春天这个女子“不经意换下的衣服”,用“换下”还虚幻四季的更替与人生的重复,并用“定金”和“快递的邮件”,来再次表达春天的“现代机制”,从而引导出现代社会中现代人疑问?“面容枯黄的宅男对忧郁的剩女说,没有听见布谷鸟的叫声,地里怎么长出的一片茵茵青苗”,“面容枯黄”对应了城市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忧郁”对照了城市人的心理状态,既传达了宅男与剩女在城市钢筋水泥的森林中与他人、与大自然的隔绝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因为城市的轰鸣早已淹没了布谷鸟的叫声,同时也表明了人们内心对春天的向往,对冲破城市牢笼的渴望,但更为重要的是,诗人早已经认识到并告诉了我们,这个“春天”,也就是象征着或希冀或理想或人们内心渴求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却也是“定制”好的和“快递”来的,“忧春”的哲思由而生、城市人的荒诞性由此而生、对飞速发展的城市文明的批判由此而生……

在《一只眼睛睡了 一只眼睛醒着》中,除了“虚幻式思维”外,诗人运思的方式还有“意境式思维”。在迟云看来,这种“境”并非拘囿于文艺学的内涵和范畴,而是引发诗性之思和具有兴发感动功能的现实表象或表象组合体,而“兴发感动”,实际上就是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所提倡的“词理意兴”。诗人自己就非常重视“兴发感动”他说:“我坚持对诗歌的认识,更强调诗歌属性中的‘兴’”。1 如《世界正在脱缰》:

       整个人类都进人了一个快的时代

       快速地攫取

       快速地享受

       而且快的不择手段

       像不停止的陀螺

       陷于欲壑难填的循环

       技术淘汰技术

       技术撬动道义的轨迹

       冥冥之中没有制动刹车的闸门

       世界正在脱疆

       列车呼啸而过

       远方却不知是天堂还是地狱

诗人不仅像上两部诗集那样将目光聚焦于现代个体在日常生存中广泛存在的或主动或被动的精神萎缩与精神失落,关注那些“行走在都市里的人们臃肿而迟钝 / 他们在汽车的尾气里穿行/ 面容有些苍白 / 眼神有些迷茫”;此时的诗人还将诗性之思投向了这个由无数现代个体组成的、正在不断提速的、正在“脱缰的世界”这个大意境,在这里,“快速”成了这个大意境最为突出的特征,并由此提供了一系列小的表象,“快速地攫取”“快速地享受”“像不停止的陀螺”“技术淘汰技术”“正在脱疆”“呼啸而过”……这些表象不断强化、不断提速,并不断的排列组合,与不自觉中将接受者带入到一个诗人预设的现实表象中,让每一个接受者感同身受到自己身处的正在不断变快的现实环境和时代环境,以及由此所带来的“心理挤压”,同时,诗人由这个现实表象和预设意境兴发感动,引发了我们的深思、甚至恐惧,“快的不择手段”“陷于欲壑难填的循环”“冥冥之中没有制动刹车的闸门”,诗人告诉我们,单纯的加速和提速并不是问题,也不必深思,但当下世界的快度,却是用不择手段的方式达到的,而且这个用欲壑难填来不断提速的列车和脱缰的世界,却没有“制动刹车的闸门”,这样的速度将把人们带往何方?那将去的地方是天堂还是地狱?这些都是诗人没有答案的思考,既是诗人对于世人的警醒,更是诗人对现代社会的反思。正如有的学者所说:“到了现代社会,速度意志成为压倒一切的意志。现代社会的望,就是加速的欲望。现代人陷入了一个巨大的速度神话中——现代社会的一切努力,就是力图将速度提高到无以复加的地步。问题是,速度是一个没有尽头的东西,它不可能画上一个句号……这个速度使现代社会变成了一个激进而猛烈的漩涡。人,被这种漩涡吞噬了。”20 世纪 90 年代,廖亦武的诗作《大循环》就揭示了“万事万物都在循环,人也亦然”的道理,诗人通过自我对表象意境化的直觉感应,揭示了个体必须、而且也只能顺应宇宙的循环规律,进而认知人生大轮回这一生存状态的哲理,与迟云的诗作有异曲同工之妙。总之,正是在上述诸层面,迟云的新诗集在“诗性之思”向度上形成加大突破和进一步深化的态势。

          二 剖析与建构:“我的灵魂附身于一只幸福的羔羊”

  与往昔的创作不同,《一只眼睛睡了 一只眼睛醒着》的诗作在对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保持思考和评判的同时,将内省的眼光投驻到个体被湮没和被遮蔽的深处,倾听自我于现代化的红尘中发出的呼叫,传达现代人尖锐的生命痛感,并希冀通过个体自我的剖析,找寻和建构与城市文明对峙的精神家园和精神的绿洲——“如同一只羔羊希慕一片柔软的青草地”,这里阳光温暖而草叶绵长,“我想把草木的气息充盈在心里”。这样的精神建构的追索将迟云的诗歌进一步向内延展,使其在保持思想的光芒的同时,还显示殉道者般的坚守和执着。

  与《走上旅途》和《行走 穿过思想的树林》中较多书写个体与外部现代都市的冲突、矛盾不同,《一只眼睛睡了 一只眼睛醒着》中诗人笔下的“自我”时刻处于自我搏斗的漩涡中,在欲望的自我和自由的自我二者中间不停地挣扎。《关于骨头》中发现自我“精神缺钙”而难以挺拔,终于有了“钙质的感觉”之后,却悲哀地发现“自己竟是一块 / 被丢弃给哈巴狗的骨骼”;《与蟋蟀交流》中蟋蟀的歌唱是自然的歌吟,而“我听懂了蟋蟀内心的交响 / 却无法交流命运的坎坷与铿锵”。当我抽出一根肋骨当作短笛时,“我想吹出人生的四季 / 却只听到金属绷紧了的鸣响”。我有歌唱的欲望和天性,却已经被无形的力量堵塞了心胸,喑哑了歌声。而在《错位》一诗中,作者几乎直白地剖析了自我的裂变、由此带来的痛苦,以及对裂变和痛苦的内省:“我不知道这种感觉正不正常 / 只知道前半生跨进紧张玄奥的职场 / 后半生正在无意识地盲目跟进 / 像一条失去知觉的左脚,跟着 / 另一条左冲右突的右腿”。人们面对某一种外部行为,久而久之便会形成心理的惯性和思维的定势,从而使自我处于一种“本能的不自觉”,就像契诃夫笔下的“套中人”和弗兰兹·卡夫卡《变形记》中的“高尔·萨姆沙 ”,难能可贵的是,诗人对这种“本能的不自觉”却保持了“自觉”,就像的诗名一样,“一只眼睛睡着了,一只眼睛醒着”,“睡着了的”像那条靠本能在职场“左冲右突的右腿”,“醒着的”则犹如那条“失去知觉的左脚”……自我的裂变和剖析,可谓入木三分。

敢于正视自我的剖析,勇于直面当下的精神困境,诗人依然仰望星光,希冀着获得精神的寄托和自由,“不知道明年我能否长成一颗树苗 / 但我会在春天里耐心等待 / 即使如流星一样不再度升起 / 仍然可以仰望,仰望母树 / 吐纳的葱笼气息”(《当我很老很老的时候》);尽管“站在夜色的边沿 / 忧郁像露水样凝结 / 凉风刮过 / 吹落一颗两颗星斗”,但诗人仍然坚信“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一只眼睛睡着了 一只眼睛醒着》);诗人希望自我“即使背负着远方的欲望与诱惑 / 也有沉静的从容 / 也有俯视享受的过程”(《滑行的境界》),诗人能够理性地对待欲望,因为虽然过于贪婪的欲望会成为人生的深渊,但毋庸置疑,欲望应为人生的原动力,诗人希望在城市生活中,在追求和实现适度的欲望的同时,更为关切的是能否获得沉静与从容,滑行出人生的美丽姿态。同时,诗人在表达自我建构的美好意愿的同时,也认识到真正达成这一意愿时可以预见的艰难,“建立自己的庄园 / 多么浪漫而又理性的抉择 / 活在自己的世界 / 寻找归宿的梦想如星星次第闪烁 / 而把庄园的庄稼和花草树木移栽到内心 / 成活的道路又是多么遥远和崎岖”(《活在自己的世界》)。诗人用了“自己的庄园”、“自己的世界”、“星星”等意象,反复描述个体存在的理想状态,但同时又以将“庄园的庄稼和花草树木移栽到内心”时成活的艰难,表达到达这一状态的路途之“遥远和崎岖”,同时,虽然“遥远和崎岖”,但并不能阻止诗人建构和寻找精神家园和灵魂栖息地的脚步。具体而言,迟云诗歌中的精神建构主要在以下两个矢向上展开。

一是回归和“融入”静谧的乡土。他将自然和乡村作为自己“怀念与追忆”以及“融入”的对象,投射进自己的主体精神,将那些河流、植物、老去的人们所在的、日渐萎缩的土地,作为自己的精神寓所和灵魂栖息地。

作为一个对现代文明具有本能反思精神的现代派诗人,迟云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在工业化进程车轮下自然和乡村所遭受的碾压的痛惜之情。台湾著名散文作家林良曾经指出:“现代人被生活的现实紧紧吸住,摆脱不掉。所以他们只看见漩涡,心中只漩涡。他们看不见整个辽阔的河面,也看不见两岸乡土的自然风光。”更为触目惊心的是,现代社会的发展有时是以对于自然和乡村的破坏作为代价的。比如迟云写到了雾霾之痛:“雾霾 悄无声息 / 如一张巨大的死亡之网 / 笼罩了北方的城市和乡村”,在这样的雾霾中,“我怀念曾经最廉价的阳光 / 怀念最平凡而又最清澈的一缕微风 / 而它们仿佛都是久违的朋友”(《遭遇雾霾》)。雾霾与工业化、城市化相伴相生,成为城市之痛。更为痛切的是,久在城市樊笼里,久在快节奏运转的生活轨道之上,现代人逐丧失了对于自然和乡村的敏感。“即使寻到山色如黛流水如蓝 /我们又到哪里捡回捞月的纯粹和童真”(《梦见猴子捞月》)。迟云的《一只铅笔的梦游》是一首充满想象力和情感力量的诗作,使我们听到了一棵树,一棵棵树,在黑夜里无声的呜咽:“铅笔本能地认为该写点什么 / 但只记得北方挺拔的松树 / 和高挑俊美的白桦林 / 只记得树枝上栖息着优雅的鹭鸶 / 和机警中来回奔走的梅花鹿 / 铅笔想把这一切都描绘下来 / 但来自内心的悲伤 / 像潮水一样覆盖了过来”,铅笔碰触纸张,同样是木质的气息,却将在书写里互相损耗,于是“它把自己站立成枯死的树桩 / 然后从窗外捡起一片哀伤的月光 // 月光似鹭鸶遗留下的白色羽毛 / 悲情地洒落在树桩的周围”。人类对于自然的戕害,使一支铅笔失去了书写的力量,它在纸张上行走的每一步都是痛楚和控诉。

尽管自然和乡村不断地被城市文明所挤压,但迟云也像沈从文一样,执着地将目光驻足在乡村之上,希望在上面建构“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希望在这里找到和“安放”在城市文明中疲惫的灵魂,从而建构属于诗人自己的精神寓所和灵魂栖息地,只不过沈从文建构的是湘西世界,迟云搭建的为胶东半岛小山村。在诗中,他慨叹乡村曾经的自然平静和属于自己的文化记忆,“乡路一直以恬静的姿态 / 抱着断断续续的记忆 / 弯曲着纠结着 / 延续丝丝缕缕的乡愁……”这片乡土滋养着那些焦虑和彷徨的灵魂,仿佛又一次崭新的诞生:“河水在沉寂中延伸 / 故乡在烟雨的山水中洇染 / 安静多么美好 / 偶尔的蛙鸣如婴儿的啼哭 / 发散出真实的硬度与无边的禅意”。他每一次从城市回望乡村,都是引领读者进行一次精神的原乡。他指给我们看那些安静的河流、满坡的庄稼、打洞的野兔、坟堆上的麦草……他希冀着、寻求着精神的休憩地: 

       岸就是一种实地存在的感觉

       是一段延伸希望的路程

       当焦虑如波浪一样袭来

       岸是一种稳定,甚至

       是对未来更具野心的祈求(《岸之状态》)

尽管诗人也知道在城市化、工业化步步紧逼之下,那片乡土之岸越来越逼仄,乡村本身也在发生巨大的摇晃——就像“爹的坟堆在雨中寂寞 / 坟堆上的茅草在冷风中摇曳”,而诗人不知道该用什么“温暖凋零的季节 / 也温暖打着寒颤的心房”,但在这“风声正紧 / 雨声正浓”的季节里:

        而干旱的土地嗅到了雨水的气息

        满坡的庄稼表情激动

        ……我在睡眠中开始梦游

        来到碧绿的菜地

        听高一声低一声自由的蛙鼓

        记不住自己有没有穿衣

        只感觉漆黑的夜里有一束奔放的追光

        照彻到憋闷的心里”(《错位》)

诗人几乎是以一种无以抗拒的偏执,执拗地把自己对于精神家园的向往推向了极致。“乡村”在这里不只是一个符号,不仅具有“能指”的作用,更具有“所指”的功效,诗人已经忽略掉了它本身的粗糙、鄙陋,将它推远,将“乡村”安静而坚实的土地打磨为散发着诱人光芒的“圣地”,成为诗人寄托自我的精神家园。当然,我们不得不说,这是诗人对于精神建构的呐喊与叹息,迟云的叹息也与沈从文、老舍、曹禺一样,充满了现代化进程中对过往传统和文化的留恋与无奈,而呐喊则至少能证明诗人如殉道者一样的执着向往,一样的努力超越。

诗人建筑精神家园和灵魂栖息地的另一矢向为他所钟情和热爱的“诗歌”。人到中年的迟云,虽曾历经磨难,但对诗歌的痴情却始终不改,诗人也在不少篇章中写到诗歌对于自我构建的重要价值,如《如果诗歌是一棵树》、《在深夜里聚拢》、《诗歌创作》等。在孤独的思索中,在寂寞的书写中,在由衷的欢喜中,在精神的求索中,迟云的诗歌破土而出,化蛹成蝶,它们是暗夜里传递光和暖的柴火,是风雨中寂静挺拔的树,是叶片上静静垂下的露水,是从心灵中发出的呼唤,它们营养精神、坚挺意志、哺育灵魂。

        如果诗歌是一棵树

        它的幼年是蓬勃向上的

        叶芽嫩绿

        枝条风情万种

        在不同的季节

        诗歌树忸怩作态

        被风弹拨出不一样的声音

        如果诗歌是一棵树

        沧桑的树干昭示出壮年的风骨

        这时节叶子的喧哗愈来愈轻

        粗黑的树皮遮挡了年龄的悬浮


        如果诗歌是一棵树

        老年以后

        它潜藏的根系,远远超出

        树冠覆盖的面积 (《如果诗歌是一棵树》) 

诗作将诗歌喻示为一棵树,这棵树成为诗人精神追求的载体,也成为诗人精神建构的标志和象征,尽管这建构的过程曾“叶芽嫩绿”般幼稚,曾“被风弹拨出不一样的声音”般的随波逐流,但她终究会成熟,“这时节叶子的喧哗愈来愈轻”,终究会成长,“粗黑的树皮遮挡了年龄的悬浮”,并终究会成功,因为“它藏的根系,远远超出树冠覆盖的面积”。正因为如此,诗人才会“把文字拢在一起 / 搭成一堆柴火的模样 / 我渴望燃烧 / 希望助风的力量释放烈焰 / 哪怕只是瞬间的一次爆响 / 我也将拥有一个曾经的温暖”(《在深夜聚拢》),即使不能燃烧,诗人也希望“独自听心灵独语 / 看魂魄笨拙地跳舞 / 心中仿佛有一株豆芽在破土 / 这时候阴阳交割 / 苍茫的宇宙之中 / 黑暗正在封锁太阳/ 黑暗也正在托起太阳”(《诗歌创作》)。 

通过上述两种途径,迟云希望在“脱缰的世界”里搭建自己的精神家园,找寻自己纯真的“青草地”。

        草木的气息是为静谧和安详而生

        它是一个盘桓于天地之间的灵魂

        存在于无形

        游动于自然

        在夜的形式和夜的内容里游走

        袒露出一片拘谨而羞怯的素心


        此刻

        我的灵魂附身于一只幸福的羔羊

        我想把草木的气息充盈在心里

        却不小心碰落了叶子上晶莹的露水

何为素心?其最早语出南朝颜延之《陶徵士诔》:“弱不好弄,长实素心。”《辞海》注明:素心乃心地纯朴之意。诗人将人的素心归之于草木素朴、静谧安详的自然的乡土,对诗人而言,滚滚红尘中俗人所孜孜以求的权力、财富、地位,都不能让他的灵魂得到栖息和安宁,“素心”却能芬芳身心、安顿灵魂——如同一只羔羊,徜徉于草木深处一般安然自在。而“露水”或可理解为“诗歌”,诗人在《一只眼睛睡了 一只眼睛醒着》中多次使用这一意象,在他精神追寻求索的道路上,诗歌是诗人人生旅途中无悔的追求和始终的牵挂,正如迟云自己说的那样:“感觉诗如影随形,似不能割舍的痴情女子,默默地为我守望,孤独的为我憔悴,学诗、写诗成为我理解世界、体察人性、洞察世事的一条独特的通道。学诗、写诗的过程,也记下了自己相对理性的些思考。记录的过程,就是情感梳理的过程、心灵净化的过程、思想沉淀的过程,更是促使自己人生境界提升的过程。学诗、写诗,既能锻炼我的领悟能力,又能使我找到一方沉静的园地修炼调适,平衡心境,尽最大可能地本真自己、纯粹自己。”“我以诗奔向精神和心灵之乡。”

建构精神家园是一个复杂而深奥的哲学命题,有的人遥望“彼岸”,有的人回归童年,有的人寄于来世,有的人在不断修行,有的人在红尘中挣扎,迟云作为一个让人能够理解和让人愿意亲近的现代派诗人,我认为本质上仍属于一个具有上世纪八十年代烙印的理想主义者,正因为如此,他才会在精神求索的道路上踽踽独行,苦苦跋涉,但愿他能将灵魂附身于那只幸福的羔羊,把草木的气息充盈在心里,并能滋润现代人荒芜的心田,就像他在诗中写得那样“花开无声花落无意 / 却有露水悄然入土”。

          三 明晰与丰赡 :“思想让青草地蔓延”

与沈从文一样,迟云的诗歌创作也有“两套笔墨”,在以乡村或景物为题材的诗作中,诗歌语言流畅晓白,单纯明晰,充满纯净之美和直白思辨的色彩;在以城市和自我剖析为主题的诗作中,其语言则凝练、丰赡,蕴涵、意象耐人寻味,具有思之美、力之美。随着诗人诗艺的不断拓深和攀升,《一只眼睛睡了 一只眼睛醒着》的不少诗作中,这两套笔墨又有嬗变和趋同的倾向。

迟云早期诗歌的语言大多浅近明快,具有单纯、清丽的抒情风格。如《爱的对白》:“倾斜的姊妹松预言 , 我 / 会成为船的/ 风作双桨,将温柔地 / 划进你的双眼 // 你说,你愿做那站立的/ 桅杆 / 把伟岸的信念射向蓝天 / 我说,你做一叶红色的帆吧 /燃烧着,不会孤单 / 太阳升起的地方 / 有一片金色的沙滩”。诗语澄明单纯,带着青春时期的青涩、美好、简单与透明;《爱,常是一种酷刑》:“爱意常伴我 / 错过一个又一个的花季 / 结出的果子酸酸涩涩 / 像一弯淡淡的弯月 / 盛不下丝丝愁意。”《一只眼睛睡了 一只眼睛醒着》的不少诗作仍保持着这种语言风格。“柿子树石榴树的叶子都脱落了 / 地上沉淀了一层卷曲褪色的日光 / 树上的果子并没有摘光 / 两只柿子像灯笼 / 三只石榴像铃铛/ 它们挂在故乡的树梢”(《灵魂在故乡》),“秋雨如约而至/ 淅淅沥沥敲打红的黄的叶子 / 山峦充盈着缠绵的雾气 / 冷风涌来 / 冰冷的感觉 / 仿佛置身于凄惨的故事……麦苗儿绿了 / 秋虫儿叫得弱了 / 田鼠忙着存粮 / 野兔忙着打洞 / 我在秋凉中想到了爹和娘”(《爹的坟堆在秋雨中寂寞》)。这样的话语方式很容易让人联想起舒婷的《赠》、《雨别》、《四月的黄昏》等诗篇。在纤弱而美丽,参差的整饬的语言中,将自己的情绪、思考、情感寄语在恰切的意象和意境之中,显示出澄明、舒缓而又典雅、宁静的格调,具有婉约的浪漫主义色彩,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言“忧伤而不绝望,沉郁而不悲观;是软弱的,又是坚强的;忍受着失望,又怀着胜利的信念”。

近年来,迟云的这种诗语正在发生一些变化,在单纯直白的语言表达方式中充溢和渗透着反思意识和批判精神,使其具有“直白的思辨”色彩。如“乡路是从天空飘落的炊烟 / 调和着悲欢离合的故事 / 散发着柴米油盐的气息 / 乡路一直以恬静的姿态 / 抱着断断续续的记忆 / 弯曲着纠结着 / 延续丝丝缕缕的乡愁”(《乡路是从天空飘落的炊烟》),在对乡路单纯的“白描”中同时,直接嵌入了“延续丝丝缕缕的乡愁”的直白式思考;“树是黑色的 / 田野是黑色的 / 远处的山峦影影绰绰 / 而思想的道袍自由跳跃 / 如轻盈的磷火 / 仿佛在探究城乡的纹理 / 或者品味风声掠过时留下的气息”(《乡村的磷火》),在乡村夜景的刻画中,镶嵌了“思想的道袍”“探究城乡的纹理”“品味”等具有思辨色彩的语汇,并将二者巧妙地粘合起来。其实,诗人的这种“直白思辨”的话语方式,并不是偶然得之,在其早期创作中就已露端倪。如《向前走吧》:“生命之河沉沉地流过 / 把斑斓的童话遗忘在沙滩上了 / 水涨水落 / 草枯草荣 / 太阳伞撑开一个羞涩的空间 / 没有阿里巴巴没有宝葫芦 / 没有白雪公主没有快乐王子……死亡比生存更容易 / 希望比绝望更艰难 / 听铜铃叮当悲壮 / 看落日炽热辉煌。”又如《倔强的头颅》:“我是一棵嫩黄的芽儿……虽然细弱嫩黄 / 却托着一颗倔强的头颅 // 我用躯体否定着一个恒式——作用力等于反作用力 / 条件就是对太阳的信仰 / 再加几分在黑暗中探索的毅力”。无论是童话里金色的物象“太阳伞、宝葫芦、白雪公主、快乐王子”,还是纯净如“一颗嫩黄的芽儿”,在承继语言单纯晓畅风格的同时,已经开始用直白的话语对生存的意义“死亡比生存更容易 / 希望比绝望更艰难”,对生活的哲理“我用躯体否定着一个恒式——作用力等于反作用力”进行反思,从而使其诗歌具有了思辩的深度,而这种深度,既具北岛的“我的土地 / 你为什么不再歌唱 / 难道连黄河纤夫的绳索 / 也像崩断的琴弦 / 不再发出鸣响?”(《宣告——给遇罗克烈士》)式的深刻,又有顾城的“葡萄藤因幻想 / 而延伸的触丝 / 海浪因退缩 / 而耸起的背脊”(《弧线》)式的哲理。但笔者认为,早期的迟云与顾城更为相像,也就是说,他早期的诗歌中更多的映照出“童话诗人”顾城诗歌的“影”,他们二人都对儿童的界情有独钟,又都通过儿童的视角去表达对童真的美好向往和对成人世界的反思、甚至失望;而《一只眼睛睡了 一只眼睛醒着》中的诗作,又与北岛接近,具有了鲜明的历史反思意识和批判精神,呈现出较强的理性思辨色彩,其语言风格也从早期的纯净之美向冷峻之美转换,但在诗歌语言的言说方式上,笔者认为,迟云似乎比北岛“柔软”一些,又较顾城“刚硬”一些,仿佛兼容了二人的优长,这也正使得迟云的诗语成为充满个性的“这一个”。

就现代诗歌语言风格而言,“晓白明晰”也是一种美学风格。正如胡适在《什么是文学——答钱玄同》一文中所说:“文学有三个要件,第一要明白清楚,第二要有力动人,第三要美。因为文学不过是最能尽职的语言文字,因为文学的基本作用(任务)还是‘达意表情’,故第一个条件是要把情或意,明白清楚的表出达出,使人懂得,使人容易懂得,使人决不会误解。” 迟云也认为“诗歌首先要让人懂,让人不知所云的诗歌只属于作者自己。”当我们回眸中国现代文学语言和现代诗歌近百年的发展历程时,可以发现像徐志摩、艾青那样把现代诗歌写的既晓白通畅,又具有一种清爽之美,确也并非易事,这种深入而浅出式的语言风格,看似简单,实非如此。正如谢皮洛娃所言:“作品语言的美,不是作家为着再现生活特地挑选一些华丽的辞藻而能达到的,作家达到语言的真正的美,在多数情况下,是使用最普通的一些词句,然而这些词句在有形象表现力的语言上下文中,获得审美倾向,它自身就是一种美。” 我们应该认识到,“朦胧典雅”是一种美,“晓白通畅”又何尝不是一种美呢,从中国现代文学原创性美学特征的视角来看,“晓白通畅”似乎应该是中国现代文学和现代诗歌发展的主流。因为中国现代诗歌正是在打破了古代诗歌晦涩典雅的审美模式后,建构起流畅晓白的现代美学品格,从而以崭新的姿态融入了世界诗歌的大潮。同时,我们还应看到,迟云诗歌的这种语言特点,还带有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时代印记”,如上所述,他的诗歌语言纯净、通晓、直白、思辨的特色,具有顾城、舒婷、北岛等八十年代诗人群的“集体无意识”。进入新世纪以来,学界中程光炜、李扬等学者一直致力于“重返八十年代”研究,其中有对当下学术激情的委顿、理想信念的迷失、审美风格的混乱的考量,无可否认,就诗歌的语言而言,亦有对当下诗歌语言或艰涩玄虚、或粗俗不堪的反驳和对八十年代“纯真、明晰、晓畅、清爽”语言方式的向往。由此视之,迟云诗歌的这种言说方式,对当下的诗歌而言,仍有重要的价值。

在《一只眼睛睡了 一只眼睛醒着》中,与“思”的向度轴线上的不断拓深和攀升相对应,其诗歌语言的变化也值得省察。审慎而坚实的“思”赋予了他的诗歌更为坚实的骨骼,与此对应,诗歌的语言也愈加的凝练和丰赡。无需否认,迟云早期的诗歌语言,也无可避免的带有上世纪八十年代诗歌的某些通病,如较多使用装饰性语汇,语言所包蕴的意义较为单薄,甚至有的诗歌语言过于散漫,缺乏厚重感,这种状况在《一只眼睛睡了 一只眼睛醒着》中得到了改变,甚至突破。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曾经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歌不但辉煌不再,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一方面,它面临着日趋“边缘化”的外部困境,另一方面,又遭遇到诗歌创作与接受的分离和诗歌的批评标准混乱的内部困境,日益呈现出边缘化的趋势,但迟云始终坚持“知识分子写作”的立场和态度,强调“语言之于诗歌写作的艺术合理性,强调技艺的重要性,追求诗歌内容的超越性和文化理念含”。 他并没有因为诗歌外部生存环境的恶劣而放弃知识分子的思考力和自己一直持的诗歌理念,他如同鲁迅笔下的“孤独者”一样,进行着诗语的探寻。如上文分析,迟云的《一只眼睛睡了 一只眼睛醒着》在“思”的向度上较以往有较大的突破和深化,与之对应,他的言说方式也势必随之发生转变,因为根据西方现代语言学的理论,“思”的内容变化了,“言”的形式必须随之改变,正如索绪尔所说:“思想是正面,声音是反面,我们不能切开正面而不同时切开反面,同样,在语言里,我们不能使声音离开思想,也不能使思想离开声音。”1 也就是说,当人们要表达某种思想时,不可能在不使用语言的情况下,却又能非常明晰完整地将其内容传达出来。同理,当思想改变了,它必然会要求语言的言说方式发生变化。上世纪八十年代,迟云用晓畅的语言记录了自己的青春岁月以及与此相关的文学记忆,新世纪以来、特别是近几年,重拾缪斯之笔的迟云已今非昔比,经过了更多岁月的磨砺与洗礼,他抵达了一个更为沉稳、丰赡的沉思之境,他的语言方式也随之发生了质的变化。《一只眼睛睡了 一只眼睛醒着》的大部分诗作,连接词、语气词等虚词使用得越来越少,语言的密度不断加大,越来越凝练、简达,甚至粗粝,而意蕴却更加丰厚,显示出与思想力量相匹配的语言力道。试看《一只眼睛睡了 一只眼睛醒着》:

        夜深人静的时候 

        当思想穿上黑色的衣袍游走 

        天地一片寥廓 

        心胸自由旷达 

        溶入夜色 

        就像融入哲学 

        一只眼睛睡了 

        一只眼睛醒着

诗人设置了“夜”的意境和“自由旷达”境界,以其中彼此对峙与融合构建起诗歌的骨架,在“黑夜”之中、“寂寥”之参悟“一只眼睛睡了 一只眼睛醒着”的人生哲学,语言干净利落,没有多余的修饰,诗歌语言的丰富性与多义性被骤然打开,语感的内在气息也被连贯打通。

在《淡定之人游走阴阳两界》中,诗人思考生存与死亡,“夜,极静的时候 / 独处的我 / 隐约之中 / 极易捕捉到死亡的影子 / 这时候 / 死亡并不是狰狞的模样 / 仿佛宁静的来客 / 与你体味生命的安详”,还是在“夜”中,诗人感受到生死间的转换与轮回,“该生的时候生 / 该死的时候死 / 而在极静的子夜时分 / 死的状态接近于生 / 生的状态接近于死”,当有了这样的生死观后你的人生的态度必然谈定和旷达,“日月依旧经天 / 江河依旧行地 / 这时候阴阳之鱼陷于混沌 / 纠结的仍然纠结 / 放下的释然放下 / 苦恼的人不能自拔 / 淡定之人则游走于阴阳两界”。整首诗歌语言简洁有力,如同郑板桥画中落尽叶子的三秋之树,浮华褪尽而裸裎出语词和思想本身的力量。至于“淡定之人”如何才能“游走于阴阳两界”?诗人并未言尽,但却余味犹存,诗歌虽应该面向接受者敞开胸臆,但语言却不应该一览无余,在通往诗思的道路上,在诗意升凝的过程中,好的诗人懂得适度的“隐身”和“留白”,因为,他知道真正的诗歌要用凝练的言说方式等待接受去“发酵”,并在这种“酿制”的过程中形成诗性的丰赡之美。试比较此前诗人同样以生死为题的《生死两茫茫》,“这个日月轮回的世界 /每天都有人死去 / 每天都有人降生 / 死去的人往往来不及叹息 /就去了永远回不来的地方 / 降生的人都用撕心裂肺的哭声 / 或嘹亮或喑哑 / 向世界宣告生命的开始”,可以说迟云的诗作已有了较大的突破,因为,此时的迟云已经跨越了“非要说出来”的阶段,正在向着“沉默的言说”的方向走去。

我们还应注意到,《一只眼睛睡了 一只眼睛醒着》中,迟云的语言方式呈现出两幅笔墨逐渐融合趋同的势头,也就是说无论是书写城市还是乡村,诗歌的语言既纯净明晰又丰厚而耐人寻味,表现出既优美又冷峻的美学风格。如《思想让青草地蔓延》:

       犹如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青草地就是阳光蝴蝶和苦菜花的盛开

       青草地就是风筝笑脸和孩子们蹒跚的脚步

       虽然树枝已经枯干

       虽然时间正在

       而青草地茂盛于内心

       风姿绰约地激活着年轻的基因

       烟雨蒙蒙,即使是一种幻想

       走过青草地就走进净化的内心

       暖风泱泱,即使是一次梦游

       走过青草地就能听到阳光穿行的声音

       思想让青草地蔓延

       只要让心去飞

       就寻觅不到绿意的边界

诗中既有描写青草地的纯净优美语言,“阳光蝴蝶和苦菜花的盛开”“风筝笑脸和孩子们蹒跚的脚步”“烟雨蒙蒙”“暖风泱泱”,又有“思想让青草地蔓延”“走进净化的内心”“听到阳光穿行的声音”这样的让人寻味的理性语言,诗人又通过对春天的草地的实写和在严冬中对心中绿草地的虚写让这两种语言有机的结合起来,并阐释了“思想让青草地蔓延 / 只要让心去飞 / 就寻觅不到绿意的边界”的“真正的春天在心中”的哲理。在中国的诗坛上迟云并不缺乏“同路人”,穆旦人生中的最后一首诗《冬》,诗人用明晰而丰润的语言将季节的“冬”和生命的“冬”结合起来,“我爱在淡淡的太阳短命的日子,/ 临窗把喜爱的工作静静做完;/ 才到下午四点,便又冷又昏黄,/ 我将用一杯酒灌溉我的心田。/ 多么快,人生已到严酷的冬天。”新世纪以来诗歌语言呈现出两种发展趋势,一方面,诗人们追求由所谓纯粹语言营造的自我封闭空间,追求诗性狂欢的私人化感受,甚至走上语言“逻各斯”主义的迷途,接受者在读诗的过程中基本上丧失了阅读带来的审美愉悦体验,这实质上是当下诗歌极端“私人化写作”与西方诗歌“贵族化”理念双重结合的产物,如部分“生命体验诗派”和“玄学诗派”的诗歌。另一方面则是口语化诗歌,它们多以先锋或前卫的姿态,将大众趣味奉为自己创作的圭臬,以“口语入诗”为口号,声称要与原生态的生活体验相对接,这类诗歌在语言上通常不避粗口、俗话,艺术风格呈现“粗鄙化”的倾向,如“口水体”和“垃圾诗派”的诗歌。如果说接受者在前一类诗歌面前存在着“懂”与“不懂”的困惑,那么,在后一类诗歌面前则面临着“读”与“不读”的选择,当下的部分诗歌语言在“深奥”与“粗俗”的两极化追求中迷失了自己。与上述先锋或前卫诗派的诗歌语言相较,迟云等人的诗歌语言方式应该才是诗歌创作的正途,愿他在这条诗性话语小径上一路绵延,一直抵达思维森林的深处。 

《一只眼睛睡了 一只眼睛醒着》中的诗作评判有筋骨,剖析有力度,建构有光芒,言说耐寻味。现在的迟云较之过往,“正是壮年的风骨”,正在渐渐褪去浮华与喧哗,正如诗人自己所言:“现在已到了开始落叶的中年 / 我开始平静地接受四季轮回”——从青春、激情的意气风发到中年沉静的自觉书写,迟云的诗思和诗艺不断提升和突破,渐入佳境,这也恰恰为当下浮躁的诗坛传递了一种观念:诗“需要心智和技艺的经营”“让激情得到充分的酝酿、沉淀和凝缩,只有这样的诗歌才能获得更宽广的辐射力和更强大的穿透力。” 当然,《一只眼睛睡了 一只眼睛醒着》中,迟云依然保持一些他一贯的诗歌风格和诗学追求,如饱蘸情感、关注现实、紧贴时代、人文悲悯等,限于篇幅,就不赘述了。我期待迟云今后的诗作扎下更深的根脉,铺展更宽阔的绿地,那儿必定大树长青,亭亭如盖,那儿必定阳光灿烂、草叶绵长……愿他在这条充满希冀的诗路上昂首前行,步履矫健。


                                                                                                      2016 年 8 月 16 日

                                                                                                        于东昌蔷薇别墅


赛里木湖
2018-03-12 18:45:07
直指心灵深处的诗句,深切而又自然的朗诵!
Jin
2018-03-12 18:18:10
大家风范,精品!
我要评价
章节列表(83个)
章节名
播放量
时长
价格
操作
列表 序:一朵云飘过来—读迟云
4850
00:12:37
¥0.00
播放
列表 一只眼睛睡了 一只眼睛醒着
752
00:03:01
¥0.00
播放
列表 淡定之人游走于阴阳两界
335
00:02:20
¥0.00
播放
列表 看不出其前身是骆驼还是马匹
276
00:02:02
¥0.15
购买
列表 沙子在任何时候都是沉默的
149
00:01:23
¥0.15
购买
列表 潜入沙子的内心
108
00:01:55
¥0.15
购买
列表 集体的沙子个体的沙子
107
00:01:31
¥0.15
购买
列表 既无标题又不规则的联想
93
00:02:32
¥0.15
购买
列表 被膨化了的种子不再是种子
92
00:02:30
¥0.15
购买
列表 没有人能摆脱抛物线轨迹的羁绊
86
00:02:14
¥0.15
购买
列表 匆忙之间
93
00:02:23
¥0.15
购买
列表 每一个空间都堆满了灰色的涂料
80
00:02:33
¥0.15
购买
列表 穿透胸腹的月光
68
00:01:28
¥0.15
购买
列表 麻木已经成为一种常态的存在
64
00:02:43
¥0.15
购买
列表 不如意的状态
66
00:01:45
¥0.15
购买
列表 膨胀的鬼魂渴望去飞
48
00:01:31
¥0.15
购买
列表 树不语,风也不语
56
00:01:32
¥0.15
购买
列表 世界正在脱缰
53
00:03:01
¥0.15
购买
列表 潜伏者
48
00:01:34
¥0.15
购买
列表 经常被自己的影子惊扰
42
00:01:54
¥0.15
购买
列表 欲望,发端于美丽的设计
44
00:01:23
¥0.15
购买
列表 关于轻
47
00:01:59
¥0.15
购买
列表 天空总有猩红的鲜血落下
31
00:02:06
¥0.15
购买
列表 穿过八百年的原始森林
35
00:03:06
¥0.15
购买
列表 一只开始思考的蝈蝈
46
00:02:14
¥0.15
购买
列表 河面上升腾着一团和气
26
00:03:07
¥0.15
购买
列表 阴阳之鱼旋转
29
00:02:14
¥0.15
购买
列表 思想让青草地蔓延
28
00:02:51
¥0.15
购买
列表 嚣张与沉静
32
00:01:30
¥0.15
购买
列表 泡泡游戏
45
00:01:42
¥0.15
购买
列表 让思想去飞
31
00:01:38
¥0.15
购买
列表 变故
22
00:01:16
¥0.15
购买
列表 唯有阴阳之门在冥冥之中等待
34
00:01:23
¥0.15
购买
列表 在心海里不停地摇橹
24
00:02:17
¥0.15
购买
列表 我感到了大地的摇晃
27
00:01:57
¥0.15
购买
列表 岁月的雕刀不曾停歇
24
00:02:23
¥0.15
购买
列表 在夜色里游走
23
00:02:56
¥0.15
购买
列表 心中刮起真实的风
27
00:02:55
¥0.15
购买
列表 独饮苍茫中的美丽和孤寂
25
00:02:06
¥0.15
购买
列表 很难断定自己是否渴望燃烧
28
00:01:48
¥0.15
购买
列表 关于骨头
31
00:01:44
¥0.15
购买
列表 养护心灵之花
21
00:02:10
¥0.15
购买
列表 活在自己的世界
20
00:03:20
¥0.15
购买
列表 下意识的一个眼神儿
22
00:02:38
¥0.15
购买
列表 俗眼近看天葬台
20
00:01:59
¥0.15
购买
列表 寺院一会儿远一会儿近
20
00:02:09
¥0.15
购买
列表 与蟋蟀交流
22
00:01:14
¥0.15
购买
列表 在现实与浪漫的夹缝里
22
00:01:59
¥0.15
购买
列表 如果诗歌是一棵树
30
00:01:23
¥0.15
购买
列表 在深夜聚拢
23
00:01:31
¥0.15
购买
列表 诗歌创作
24
00:01:23
¥0.15
购买
列表 原创歌手
27
00:01:57
¥0.15
购买
列表 我的灵魂附身于一只幸福的羔羊
31
00:02:45
¥0.15
购买
列表 错位
24
00:02:56
¥0.15
购买
列表 借着微弱的灯光
23
00:01:46
¥0.15
购买
列表 新桃园结义
23
00:01:05
¥0.15
购买
列表 疯人的呓语
25
00:01:16
¥0.15
购买
列表 失重之人
21
00:01:09
¥0.15
购买
列表 牙疼臆想
21
00:00:49
¥0.15
购买
列表 临崖观海
26
00:01:18
¥0.15
购买
列表 滑行的境界
21
00:01:24
¥0.15
购买
列表 当我很老很老的时候
24
00:02:09
¥0.15
购买
列表 凉,让一些心壁长出细密的白发
27
00:01:52
¥0.15
购买
列表 一支铅笔的梦游
24
00:02:47
¥0.15
购买
列表 肉体世俗灵魂纯洁
21
00:01:48
¥0.15
购买
列表 阳光,找不到回家的路
21
00:02:39
¥0.15
购买
列表 遭遇雾霾
21
00:02:54
¥0.15
购买
列表 梦见猴子捞月
23
00:01:36
¥0.15
购买
列表 忧春
27
00:01:35
¥0.15
购买
列表 地上盖满秋天的印章
24
00:01:34
¥0.15
购买
列表 乡路是从天空飘落的炊烟
22
00:01:56
¥0.15
购买
列表 灵魂在故乡
23
00:02:44
¥0.15
购买
列表 故乡的河流是一条脐带
21
00:02:02
¥0.15
购买
列表 乡村的磷火
18
00:02:17
¥0.15
购买
列表 自然界的辩证法
22
00:01:21
¥0.15
购买
列表 爹的坟堆在秋雨中寂寞
107
00:02:26
¥0.15
购买
列表 父亲的地堰
185
00:03:02
¥0.15
购买
列表 雪花可能是耍大牌了
33
00:01:49
¥0.15
购买
列表 熨平一地感性的月光
28
00:01:15
¥0.15
购买
列表 岸之状态
19
00:01:40
¥0.15
购买
列表 爱琴海岸的酒吧街
23
00:02:12
¥0.15
购买
列表 德意志黑色的鸽子
20
00:01:42
¥0.15
购买
列表 鸽子在无意中缝补历史
38
00:02:06
¥0.15
购买